珠三角金融改革试验区雏形初现:不设固定区域

发布时间:2020-01-17 17:25


  记者17日从多方渠道独家获悉,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广东省内部近日已就去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下简称《纲要》)中“建立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基本方向达成初步共识。
   “上周召集各地市金融办主要负责人集中学习《纲要》,也是意在广开言路,共同探讨这一试验区可能的组建模式。经过这一次集中学习,一些初步的共识或者说大致方向已经相对明确,接下来将是如何将这些想法逐一落实下去。”上周参与省金融办《纲要》学习班的一位地级市金融办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正在筹划当中的珠三角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可能将不会遵循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设置相对固定试点区域的组建模式,而是将整个大珠三角地区纳入组建范畴,根据各自城市现有资源的不同特点,按功能进行配置。

  发挥各城市现有资源组建
   “珠三角金融综合试验区是国务院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明确提出‘允许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综合试验区。此前的两个综合试验区各有特色,上海浦东以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天津滨海新区以金融机构和业务、资本市场和保险创新为目标。但这两地的组建模式的共同点都是选择相对固定的区域作为试验区,这是因为其启动初期的土地供应和土地成本非常低廉,因此能够确保形成相对完整的实体区域。”参与省府前期调研的一位学者对记者表示。
   而广东目前的情况则与此不同,以《纲要》明确提出的以广州和深圳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组建珠三角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两个城市在现有基础上再拿出足够的土地供应以及确保土地成本低廉都已经不太现实。“而且从国务院批准的《纲要》措辞上看,这一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亦立足于为整个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因此我们的初步设想是通过功能组合的方式进行组建,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现有资源进行组建。”前述学者对记者表示。

  各城市摸索不同金融功能
   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未来广深两地有望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上采取产业分工和布局错位的发展策略,以便较好地解决与香港的合作对接问题。“深圳将发挥其在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势,而广州将着重落在区域性的金融总部建设之上,如银团贷款、结算、区域监管、产权交易等等方面。两地应该在产业分工和布局上实施错位发展,这样才能够较好地解决与香港的合作对接问题,并使珠三角三大金融板块的边界逐渐清晰起来。”
   而在目前金融相对次发达的佛山、东莞等地,则将根据各自不同的金融市场特点,在不同的金融领域内进行摸索尝试。“佛山因为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其成本亦相对低廉,因此可以依据目前的基础着重进行金融离岸服务外包基地试验,为金融产业提供外设服务和后援支撑;东莞因为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存在,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亦相对多数,可凭借这些特点着重进行融资模式创新试验;珠海则可探索金融培训基地试验;惠州湛江可以重点探索城乡金融试验。”参与前期方案调研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除此之外,在整个大珠三角城市的外围,金融欠发达的地区和非珠三角区域可直接模仿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对这些地区而言类似的做法虽然相对落后,但这对于当地同样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需求而言,或许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这样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利用试点城市现有的资源,亦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金融领域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上述学者表示。

  人民币衍生品市场暂未定调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广东省内部讨论的相关模式当中,如何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却并没有相对可行的方案呈现。
   经济学家陆磊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随着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未来在珠三角与香港之间的铺开,人民币将很有可能在粤港澳地区成为主要的区域性的结算货币之一。“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之一在于,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程度,一些大宗商品在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非常稳定的交易量,如果这些交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而人民币汇率能够通过当地的衍生品交易市场进行确定,这意味着大宗商品定价的主动权将牢牢掌握在我们的手中。”陆磊对记者指出。
   参与前期调研的广东省方面学者亦对记者认可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必要性。“目前国内人民币的汇率形成主要靠上海的银行间市场决定,相对来说还并不特别市场化,如果在珠三角地区能够建立相应的衍生品交易市场,并打破只有商业银行能够作为市场参与主题的现有模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无疑将更为灵活而且市场化程度更高。”相关学者对记者称。
   但是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设立并不仅仅取决于珠三角地区是否存在相应需求。“这亦涉及货币政策的完整性问题,国务院亦会对此慎重考虑,特别是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深度震荡,国家在金融市场创新和风险控制两方面的权衡还是会更加谨慎。”
   尽管如此,未来人民币如何在香港、深圳和广州等地实现区域内相对灵活的结算仍然是珠三角梦寐以求的发展方向。“实际上从《纲要》的整体发展目标看,珠三角区域合作创新的结果将是形成一个以大珠三角为核心、泛珠三角为辅助的大珠三角经济自由贸易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金等资源要素充分流动,而人民币无疑将在这一区域内担当重要的角色。”
   参与项目调研的人士亦对记者强调,粤港澳金融合作应从这个大趋势和大视野下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布局,通过一系列的合作与融合,探索在这一区域逐步实现货币联盟,构建统一货币区的可行性,一方面为中国在亚洲货币联盟的目标提供战略平台和经验,另一方面,实现区域内金融资源整合与优化,真正达到资金流的无障碍移动,形成大珠三角区域综合竞争优势。(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