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再担保民营担保商机来临
发布时间:2011-10-17 17:22
再担保中心成立之后开始正式运作的第一周,挂靠在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的招牌还没来得及挂上,深圳担保业的地震已隐隐到来。
从2003年就开始草拟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章程,在2007年被强力推动,2008年加快运作,2009年2月底终于揭盅。再担保章程的出炉,需要协调好担保公司、银行、政府与企业的利益,这其中夹杂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深圳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成立后,政府、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利益格局正式以一种章程和协议的形式得到固定,或者说631和541的格局被大家普遍接受。
奔忙或等闲行业地震前兆
通银担保公司董事长张滨告诉记者,这几天的手机快被打爆了。来电的有贷款企业老总、同行,还有外地的老领导。
作为对公业务(为公司融资担保业务)在深圳做得最大的一家民营担保公司,通银担保对于本次能够进入再担保中心成员的阵列表示“毫无悬念”。张滨表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有很多大项目等着他展开拳脚。公司所在的曙光大厦10楼开始进入满额负载,人员忙得“脚不沾地”。
感觉时间不够的担保公司并非仅此一家。加入再担保中心的8家担保公司或多或少有同感。银联宝珠宝担保公司是珠宝行业的担保龙头,其副总经理张先生也表示近期事务异常繁忙,少有时间坐在办公室。
再担保中心成立,第一批接过绣球的8家合作担保公司分别是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通银担保、华融投资担保、中科创担保、深金融联担保和达通担保。除了担保中心和高新投属于政策性担保公司,其余6家皆是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多在亿元以上。
记者感受到,当下不少担保公司走进淡季。以赎楼业务为主、注册资金过亿的某担保公司业务部高级经理饶先生表示,由于楼市整体低回,公司近期业务不丰,进入淡季。而记者联系另一担保公司高级经理胡先生,获悉他因为业务难做等原因,已经从以前公司离职。
深圳担保同业公会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从深圳当前的担保格局来看,在总共的200余家担保公司中,仍在持续经营的大约只有几十家,而有实力有影响的担保机构也就十来家,此次入选再担保中心的8家机构,基本代表了深圳担保行业最活跃的分子。
他分析,加入再担保中心带来的实际效益,主要体现在民营担保公司身上。“六家民营机构在加入再担保中心后,资信等级将被提高,成为银行认可的合作单位,意味着拥有大量业务扩张的机会。而担保中心和高新投都属于市政府下属的担保机构,本身已经在银行拥有最高资信等级AAA级,此次列位对它们的实际作用不大。”他不讳言,民营担保公司如果抓住这一机遇,将有望与其他担保公司拉开距离,“深圳民营担保机构座次有可能出现变化。”
银行踊跃,“631”模式将风险悉数转移
“反应速度慢了一拍,只好等下一批。”北京银行工作人员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北京银行在这次竞逐再担保中心的合作机构中,以微弱的劣势被淘汰。
记者翻查几个版本的《再担保章程》时发现,章程对银行数量的规定从去年“成员银行数量不低于四家,不超过八家,公开遴选择优”到今年的“成员银行数量不低于四家,不超过十家,公开遴选择优”,再到2月28日再担保中心最终揭牌的时候,银行成员已经增加到了16家。可以想见竞争激烈程度。
在担保公司和银行的合作中,一向是担保公司求着银行拿信用额度给企业放款,很少有银行如此积极主动。为什么此次银行一反常态?
“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风险,却能保证收成。”通银董事长张滨一语道破。
按照再担保中心的赔偿原则(2009年1月版,下同),再担保为担保公司分担风险比例原则为40%,依成员担保机构和受保企业信用等级、所属行业可在30%—60%之间浮动。
在实际执行中,再担保中心、成员担保机构、成员银行的分险比例有6:3:1或5:4:1两种模式。在担保公司信用状况良好、贷款企业属于市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情况下,按6:3:1模式分配风险,其他按5:4:1分配。据悉,中心运作之后,5:4:1将朝着6:3:1的方向过渡。
不管在哪一种模式中,银行都只承接10%的风险。而这10%的风险,银行还可以通过要求贷款企业提供抵押物来转移。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经过再担保的贷款属于“优质项目”,在完成放贷任务的压力下,竞争至此便不难理解。
保费与代偿探索商业原则
有利益支撑的格局才能稳固。张滨认为,再担保中心探索的运作方式遵循利益与风险匹配的商业原则,依靠纯商业的力量来带动运转,此是再担保活力所在。
再担保章程中,再担保保费的确定颇费时力。财政局、担保机构几番讨论后,在再担保中心章程2009年1月版本中规定,再担保的年保费为担保费的10%,依成员担保机构与受保企业信用等级、所属行业、风险等可在10%—50%之间浮动。
华融担保公司陈先生表示,让渡10%的担保费作再担保,不会对营业构成负担。再担保带来的杠杆效应让担保公司做多带来的收益,以及市政府对担保公司扩大业务后风险增加给予的补偿,可以弥补此项支出。
再担保作为市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成员担保公司和银行每年将获得风险补偿。在再担保利益体系里,除了银行可获得较高保障的收益,担保公司也从中得到了扩大业务的绝佳时机,同时也将这风险面扩大。随着经济环境的低迷,贷款企业倒闭的风险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张滨表示,“这就看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管控水平了。控制得好,不发生大宗代偿,才是生存下去的基本。”风险和收益始终成正比,这是他理解的“纯商业原则”。
风险集中发生在企业和担保公司身上,深圳某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员也表示,担保公司在扩大借贷的环节中,“确实为银行挡住不少子弹”。
在代偿方面,如果再担保中心按照承保比例为担保公司分担了损失,担保公司应该补偿相关损失给再担保中心。否则,中心将对担保公司实行更严格的审查、更低的分担比例和更高的费率。
管理架构制衡三方利益
在再担保中心的运作中,存在管委会、监委会、评委会相互制衡的局面。
管委会(再担保体系管理委员会)代表再担保成员机构的利益,由成员派代表组成,其主要权限包括审议、批准再担保体系中成员担保机构与成员银行的加入、退出或强制退出;审议、批准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等等。
监委会(再担保中心监督委员会)代表财政局主管部门的利益,由市财政推荐财政、金融、科技、贸工等部门工作人员,由管委会成员推荐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相关专家组成。其主要权限为出席管委会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会同管委会审议、批准再担保保证金的动用;制定再担保中心具体政策目标,实施再担保体系风险评估及绩效考核。
评委会(评审委员会)对再担保业务进行评审,进而维护担保中心成员的共同的利益。成员九到十一人。
从再担保中心管理结构上可以看出,政府作为再担保中心最大的会员(政府出资认购保证金比例占60%),参与管委会,监委会和评委会的各项事务,确保再担保中心“既能培育担保机构,又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初衷。经测算,再担保中心初期筹资的10亿元规模,至少能拉动银行贷款100亿元。
由于再担保成员机构有份参加管理,一旦某一家成员机构的风险增加,影响到再担保中心利益,其他成员则可联合行使否决权,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个别会员的风险不会累及,影响到信用再担保中心的正常运营。
再担保中心独立财务、独立经营,设立职能部门有资信评估部、再担保业务部、风险管理部、战略发展部、综合管理部(含行政、人事、信息化等职能)、财务部。(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