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信贷扩张中小企业难分羹

发布时间:2010-08-25 17:22


  核心提示

  在刚刚召开的全市金融工作会上,市银监局局长庄树高透露,1月份中山新投入市场的信贷资金超过40亿元,在市政府1亿元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新政的刺激下,2月份的数据或将再创新高。但信贷天平是否已经向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倾斜?

  现状调查企业信贷冷热不均

  “投入那么多钱,为什么我们中小企业没看到?”2日,阜沙一家电路板企业负责人黄先生反问记者。他说,他的企业靠滚动资金发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客户赊账开始严重,为维持客户关系,他不得不将私人存款拿出来支撑公司,而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跑银行“跑断了腿”。

  中山银达担保总经理伍军指出,信贷政策放松,但银行不可能不顾风险,而风控最普遍的手段是通过担保抵押来完成,但1-2月份,中山银达担保量还出现同比萎缩的现象。

  而且为中小企业解决抵押难的担保公司,也出现了 “挤兑”中小企业的现象。节后不少企业向记者反映,部分担保公司对企业条件的限制,比银行门槛还高,在财务成本增加、订单萎缩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老客户也黯然退出担保贷款市场。

  另一方面,在各银行年度“客户答谢会”上,一些“黄金客户几乎成了每个银行的 “座上宾”,一家被多个银行列为“黄金客户”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都争着贷款给他们企业。中山一些证券分析人士甚至向记者透露,一些发展好的企业在银行拿到钱后,更多的自有资金便进入股市“捣腾”。

  抵押要求仍然偏高

  我市多家银行推出了小额信贷、动产质押等创新产品。不过,其产品对抵押的要求仍偏高,而且一些银行推出的个人信贷产品,主要针对优质企业的高管,大多数普通中小企业仍被挡在大门之外。

  银行已经看到中小企业的需求。记者看到,我市多家银行从去年以来,均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门,并推出创新小额信贷、动产质押以及抵押条件低的产品。

  但创新的速度对于巨大的需求量来说显然是 “杯水车薪”。小榄商会一负责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数银行的创新产品对抵押的要求仍偏高,而且一些银行推出的个人信贷产品,主要针对优质企业的高管,与普通中小企仍无关。

  大量新增贷款流入公共建设项目

  大 量信贷也流入了与基础设施相关的部门。人行中山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仅 1 月份,基础设施贷款投放就新增了11.76亿元。而各家银行对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夺显然激烈。

  一业内人士透露,政府虽与多家银行签订了超1000亿元的银证协议,但不仅这笔资金到位需要时日,且流向显然与当前大力推进基础建设,拉动内需促增长有关。一些银行的数据也显示,1月份新增贷款,投入公共建设部门的最高占比超过80%。

  2009年,我市共安排重点项目88项,其中年度建设项目72项,总投资750.4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90.87亿元。今年市政府在重点建设项目上的直接资金投入大概只有10亿元,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虽然市政府明确表示将创新融资方式,但从银行反应看,弥补这一缺口的意愿相当强烈。

  专家建议: 建公共平台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

  市政府以2009年1号文方式发布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政”,为中小企业融资和降低财务成本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邱晓明博士表示,新政中对银行新增信贷资金进行奖励扶持,对新增贷款形成的坏账作出弥补,是肯定能激发银行放贷积极性的。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法制环境导致银行对债务危机的恐惧,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障碍,政府可以设立类似的公共平台,多采集一些企业如资金流、税收、用电、法律诉讼、用工状况等信息,为银行信贷提供参考,加强当前的银证企三方合作。

  记者点评:信贷扩张应向中小企业倾斜

  近日,媒体上频频“欣喜”地报道,我市金融机构“贷款扩张”纷纷启动,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公布了今年在中山数以亿计的信贷额。这个消息让被金融海啸的浪头打得晕头转向的中小企业欢呼雀跃,但等待中的融资机会似乎迟迟未来。

  据笔者不完全调查,虽然一部分企业在政府、协会等的协调和推荐下,向银行贷到了款,也确实感觉到贷款审批时间大大缩短,但更多的中小企业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仍在喊“渴”,难以得到银行的青睐。

  一方面是银行称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仍然没有得到解渴的甘霖,那么不禁让人好奇:银行的贷款究竟流向了哪里?笔者不妨在此做几大猜想:一、正如一些证券研究报告作出的结论——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表贷款的表内外腾挪,也就是说,央行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时,商业银行将大量理财产品提前中止并转为企业贷款,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贷款增加而存款不变。这样,从银行的资金面上看,资金充裕,但没有大量进入实体经济。第二种猜想:银行的贷款主要用于地方政府的大型基建项目,剩下的本来就不多,在金融风暴的寒流中,贷款给中小企业尤其有风险,所以把钱又给了有“资历”的大企业。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能够获得的融资机会仍然很少。

  “嫌贫爱富”是资本的天性,银行把钱借给谁,不好妄加评论。中小企业的作用无须赘述,作为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本身就是利国利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大事。政府也不要把重心放在督促银行放大信贷规模上,而更应该在担保、质押、信用和成长性认证等方面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好通道。(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