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风险 广东再担保模式从产品起步
发布时间:2011-04-27 17:22
挂牌已经两月,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下简称广东再担保)依然没有贸然敲定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再担保流程和代偿分摊比例等相关细则。
“主要是挂牌比较仓促,相关方面的论证一直都在继续;更重要的方面,则是担忧再担保细则如果不严谨,导致代偿率和代偿余额大幅上升。”知悉相关论证进程的广东省担保业界人士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
基于此,广东省再担保初步成型的模式是把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广东再担保捆绑在一起,而不会给商业性担保机构提供全面的再担保。“重点会放在商业银行比较成熟的产品之上,目的是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用背书,同时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广东省担保业界权威人士对记者表示。
相关产品最快本月推出
早在广东再担保挂牌之时,一位曾参与前期论证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设想再担保公司原则上将履行对担保机构整体业务再担保的职责。不过其彼时亦对记者强调,这一操作模式要求再担保公司的运作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具备相当高的水准,因为目前广东省内担保公司的业务普遍较为庞杂,即使是纯担保业务,其涉及行业也是各自不同,而各个行业的风险爆发概率很难统一估算。
“比较符合实际的方式是将商业银行的产品、担保机构和再担保纳入整体考虑,先从成熟的产品入手开展业务。按整体业务担保的模式展开操作目前是有难度的。”广东省担保业界一位权威人士22日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
其对记者表示,成立两月以来广东再担保一直在通过数据测算论证各种业务模式的可能性。而根据近期初步确定的方案,省广东再担保首批开展的业务将把银行产品、担保机构和再担保三者纳入标准化的模式,通过覆盖产品的方式来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再担保服务。
也即,未来与广东再担保签约的担保机构只有在为申请类似贷款产品的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业务上,才能获得广东再担保给出的再担保承诺,其他业务将暂时不能获得广东再担保的再担保支持。
据悉,广东再担保正在搜集大量数据反复测算,以确定其履行相关产品中再担保职责是应该承担的代偿分摊比例。“据我们了解,初步确定的分摊比率在40%-50%之间,具体的比率和贷款的风险评级有关,不同风险级别广东再担保给出的再担保代偿分摊比率也会不同。”知悉论证进程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此外记者还获悉,广东再担保目前正在筹备推出的产品涉及与多家银行的合作。“其中和一家国有大行的相关产品开发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初步估计在再担保介入之后这一贷款产品的规模将有望达到20亿元以上。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产品开发也在进行中,其中包括供应链金融等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的成熟产品。”前述粤担保业界权威人士对记者透露。
该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一切顺利,相关产品最快将有望在本月内即向市场推出。
担忧资本金过快流失
不过粤担保业界人士亦对记者表示,鉴于广东再担保20亿的资本金相对全省担保机构700多亿在保余额而言仍然相对有限,负责运作此块资金的粤财控股目前的态度依然非常谨慎。
“目前全省所有担保机构的在保余额是700多亿,代偿比率在0.5%左右,即每年有3.5个亿左右的代偿额发生。这一数据还是在没有再担保介入,各家担保机构经营相对谨慎的情况下形成的。目前粤财主要的担心在于如果操作模式不当,再担保介入导致担保机构在保余额和代偿比率出现反弹后,其有限的资本金将很难覆盖风险。”知悉相关论证进程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其对记者称,通常而言担保机构年代偿比率控制在2%以内,其财务状况即为良好。但如果再担保介入后担保机构的代偿比率即便只反弹到2%的风险临界线,全年的代偿额即为14亿元。“根据目前初定的50%左右的分摊比率,这将意味着其20亿元资本金中有7亿元将在第一年的运作中损失,这显然是粤财不能接受的局面,这也是其目前不愿贸然给担保公司整体业务提供担保的关键点所在。”该人士对记者表示。
而根据广东再担保成立时的架构,其亦将承担为省内大型基建项目提供政策性担保的任务,这意味着其20亿元的资本金中实际用于履行再担保职能的资金将更为有限。
“由于首批签约的担保公司仅有8家,且多为省内业务运作比较成熟的大型担保机构,出现代偿率大规模反弹的几率相对较小。但广东再担保此前并没有相关的运作经验,因此其一定会倍加小心谨慎地运作旗下资金。”前述人士对记者坦言。
而据记者了解,广东再担保目前在政策性担保业务上亦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接受采访的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其与广东再担保仍然在资金运作模式上进一步论证,目前还没有可行的框架出台。
“不过政策性担保业务预计落实难度将不会太大,其为省属大型项目提供担保的同时一定会要求地方财政落实相关的反担保措施。广东再担保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解决地方财政信用等级和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增信杠杆。”(来源: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