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资本金全额托管” 良方还是毒药?

发布时间:2010-01-17 17:22


  近日,四川省政府金融办发出通知,要对全省的担保公司进行清理整顿,凡是因未达标而拿不到经营许可证的,将不能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据悉,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整顿,一大批担保公司将被迫转型,甚至出局。而在《通知》中,争议最大的一条措施是要求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必须由一家或几家银行机构进行全额托管。不过,这一措施却遭到大多数担保机构的反对。截止至记者发稿前,行业与监管还在博弈中。


金融办 新政是为规范行业
   来自担保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四川担保行业实现担保额528亿,同比2008年增长48%。而在2010年一季度,实现担保额110多亿,同比增长15%。据悉,就在5年前,四川的担保额还仅有浙江省的三成,而目前则已接近浙江的水平。
   虽然业务在迅猛增长,但担保业的管理、风控等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四川省有"担保"字样的工商注册企业多达3500多家,但在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备案,并实际从事融资性担保业的仅有337家,注册资本为178亿。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担保协会的业绩数据仅为337家实际从事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成绩。这就意味着,实际上四川省有九成以上的"担保公司"游离在监管之外,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片监管空白,是担保行业的最易产生风险的地方。
   为了规范行业,促进行业更好的发展,今年3月,银监会、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资本金的监管举措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季度向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的运用情况;此外,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适时提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要求。随后,为了规范担保行业,四川省金融办施以重拳,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与银行签订托管协议,由银行对其注册资本金进行全额托管。托管协议应载明资本金仅限用作融资性担保业务保证金、保证金项下代偿支付、低风险理财和监管允许的其他用途,不得挪作他用。
   文件下发以后,在省内担保行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绝大部分的担保公司都认为"资本金全额托管"这一措施过于严厉,也有不少公司对细则的可操作性表示质疑。
   "这是硬性指标。"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政有争议也很正常,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将会进一步探讨操作上的细节问题。记者从四川省政府金融办了解,一些希望拿到牌照的担保公司,正在陆陆续续补充资本金。据说,截至目前,四川省政府金融办收到的上报材料已有近八十家,在审核通过后,最终将由银监会统一颁发牌照。
   据记者了解,省金融办原定在6月30日之前对全省所有担保公司完成清理整顿,在业内人士提出"循序渐进"的建议之后,考虑到涉及的公司太多,主管部门便将期限延长到了今年12月31日。

企业 陷入两难境地
  在记者采访中,绝大部分的担保公司都不情愿将资本金交由银行托管。"监管部门对整顿担保行业的想法是正确的,我个人也十分支持,但对资本金全额托管的措施我持保留意见。"成都某民营担保公司的董事长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的银行几乎都不可能只有一家,如果将所有资本金都统一存放在一家银行,那合作的其他银行可能就不愿意和我们继续合作。而如果资本金分散托管,任何一家银行都起不到全国监管的作用,我们到底要怎么执行呢?希望监管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能够多到基层了解具体情况,这样制定的政策才有可操作性。"
   另一家民营担保公司的董事长告诉记者: "我们公司目前所有指标都能达到金融办的要求,但执行办法里的部分规定,就会直接导致公司亏损,我们现在是想退出这个行业但退不出。有时在借款公司无力归还贷款时,我们将资金赔付给了银行,就被迫成为了借款公司的股东,这种资金是更难退出的。"

协会 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王永其告诉记者:"国家这次对担保行业下发的新政,其出发点是为了规范行业发展,我们对此是支持的,但四川在新政内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与银行签订托管协议,由银行对其注册资本金进行全额托管,可以说是几乎遭到了全行业的反对 ,这有可能给行业带来致命打击。我认为它将造成三大不良影响:首先,担保资金如果丧失了流动性,也基本上没有盈利可言,因为担保行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担保公司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势必会提高担保费用,这样会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在增加担保费用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大部分民营担保机构可能会选择退出这个行业,这和国家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担保行业的初衷不合。最严重的一点在于目前的中小担保公司想退出而退不出。"据王会长介绍,目前四川省的民营担保机构在保余额约为200多亿,这些资金并非随时可以变现退出。"在长期想退出而无法退出,维持业务又无法盈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民营担保公司很可能被迫申请破产,这样一来,将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王会长表示,如果担保公司申请破产,那么借款人即使不还款也不会承担责任,如此一来,银行便承担了全部风险。如果申请破产的担保公司较多,带来的后果将不可估量。
   成都市信用与担保协会秘书长银洪告诉记者: "其实担保业务难以盈利,大部分担保公司必须依靠资本金的组合投资来支撑盈利,如果资本金被锁死 ,也就意味着断了这些担保公司的生计。"她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一家资本金为1亿的担保公司被托管,按照目前成都普遍的资本金放大5倍的杠杆率来计算,以2.5%标准收取担保费,即使业务做到饱和状态,担保收入也只有1250万。按照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风险准备金以及按照年度在保余额提取1%的赔偿准备金后,只能剩下500万左右,这恐怕连日常运营都难以支撑,而且还不能出现代偿,否则将更难以为继。"如果这个办法硬行实施,很大一部分民营担保公司将退出这个舞台。据说,部分担保资金因为觉得担保风险增加,开始往省外流出,相信这并非监管层的初衷,所以这次下发的新政中部分条款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

银行 自有一套风险管理办法
   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告诉记者:"我们内部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对担保公司从业人员的配备、信贷风险的控制等,并以此给出担保公司相应的可担保额,从这么多年的合作看,风险基本可控,也没听说哪家银行因担保公司导致出现明显坏账。"

律师 合同要双方认可才能生效
   四川某律师事务所的喻律师认为:"对于资本金是否全额托管以及'无风险投资'中的风险认定方式,必须要合同双方(即银行与担保公司)共同认可才能生效。"
   另一事务所的王律师告诉记者: "从监管和行业以外来看,全托管显然有利于风险监控的,但有没有操作性还是得依据市场规律。如果银行和担保公司过去的合作方式并没有与法律法规相违背,那么地方政府是没有权利认定其过去的合作方式无效而要求其执行新的合同。这样做,只会让资本失去逐利空间而向外流出。"(出自: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