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家担保企业大砍“异化经营”先抑后扬,民营、国有控股欲二分天下
发布时间:2011-09-27 17:22
作为连接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桥梁,担保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其在缺乏监管之下亦初现“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9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暨2010年担保业发展高峰论坛现身广州,银监会融资性担保工作部副主任文海兴表示,当前监管层的工作重点在于担保行业的规范和整顿,明年3月底全行业完成整顿后,监管方面将加大政策扶持。
而与会担保行业巨头对南都记者表示,整顿完毕后,一大批以担保名义从事其他业务的“异化经营”的公司将退出这行业,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上,未来国有控股和民营担保公司将二分天下。
记者获悉,本届联席会议由广东银达担保投资集团主办,该集团是国内首家获得私募基金——— 赛富基金(前身为“软银赛富”)入股的担保企业,据银达集团董事长李思聪透露,集团目前累计已为数千户中小企业提供超过250亿元的信用担保。
小部分担保公司异化———“名不副实”
根据官方披露的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带担保字样的公司约1.4万家,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金额1.7万亿元。从地区分布来看,融资担保发达程度基本上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规模和业务量排在前几位的主要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
但根据银监会此前掌握的资料,在这1.4万家担保公司中,与银行合作开展业务的担保机构仅为6500家,不到总数的一半。
文海兴称,当前担保行业“异化”现象比较严重。这种异化表现为名不副实,挂着担保公司的牌子却不做担保业务,许多担保公司热衷于高风险投资、高息借贷甚至非法集资。担保行业“异化”问题一方面对整个行业来讲,是比较大的声誉风险,另一方面对担保机构的稳健性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除了以担保的名义从事其他非担保业务的公司,担保行业还存在多数公司规模小,担保能力弱;部分担保机构经营不规范,信用度不高、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监管层当前重典治担保
针对担保行业存在的灰色地带,今年3月份七部委联合发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虽然整顿会令一大批不合规的担保机构退出这个行业,但整个行业的质量会显著提高。数量多并不代表行业好。在行业质量提高后,我们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质优担保公司。”文海兴说。
广东银达担保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思聪对南都记者表示,“监管层的整顿将令担保行业变得纯洁。但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民营担保公司也希望有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资质好有能力的担保公司发展。”
据悉,广东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是《办法》里面要求的资金的10倍以上,一大批资质较差没有资本实力的担保公司将退出这个行业。在广东省金融办制定的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细则中,珠三角城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就高达1亿元,非珠三角地区为5000万元。
记者获悉,在明年规范整顿完成以后,相关扶持政策和环境建设的推进力度可能会逐步加大。目前银监会正在对担保行业的扶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将在适当的时候推出行业指导性意见,理清银行和担保的责任分担关系。
专家说法
银监会融资性担保工作部副主任文海兴
对当前融资性担保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突出风险,监管层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着力规范整顿,促进担保机构尽快回归规范发展轨道。当前的工作重点可能在规范上要着力多一点。各省市在500万以上自主确定机构准入的资本门槛。
财政部企业司三处副处黄健
财政部对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将加大扶持力度,扶持内容将更加丰富,手段也更加多元化。目前财政部正在酝酿成立一只国家级别的担保基金。
广东银达担保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思聪
目前国有控股担保公司在担保总额上大于民营担保公司。随着行业环境的改善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有创新能力、具有市场前瞻性和规模效应的民营担保机构将与国有控股担保机构二分天下。而一些大型优质担保公司或将冲击上市。( 来源: 银达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