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4月,融资性担保公司无经营许可证者将退出市场
发布时间:2010-04-08 17:22
今年3月份,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发《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拉开了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经营监督管理的序幕。日前,郑州市政府印发《郑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备案、人员条件、业务范围等做了详细规定。
现象
担保机构涌现如“雨后春笋”
现如今,走在大街上,不少市民会发现在许多位置很好的路段,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了一家担保公司。簇新的门头,奢华的装潢,在临街的门面房中很是吸引眼球。
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担保机构的不断涌现,一点也不为过。自2003年郑州市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以来,从无到有,截至今年11月底,郑州市信用担保机构已达500家。
对融资企业来讲,担保机构的出现,像是一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普遍“喊渴”的发展瓶颈问题。而对投资者来说,随着担保公司频繁走进公众视野,相比几年前对担保机构的畏惧和排斥,市民对担保行业的认知也越来越成熟,通过担保公司做担保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成立的担保机构越多越好吗?日前在2010中部担保高峰论坛上,河南省银监局副局长陈益民对此提出了质疑。有业内人士表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担保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目前郑州市担保行业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担保机构过多会导致行业的无序竞争。部分担保机构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存在虚假注资、随意抽逃资本金、从事非担保业务等现象,对投资者及社会构成了潜在风险。去年的“金邦”事件,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新规
不合格者不予发放经营许可证
为了规范担保机构的发展,郑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方面加大审查力度,一方面严格备案程序,先后通过备案担保机构166家,并先后两次在河南商报对已备案的担保机构进行备案公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担保机构的设立速度,防止了担保机构无节制的“井喷式”增长。
然而,据郑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杨虎臣透露,截至目前,按照省政府规定已通过县(市)区、郑州市、河南省三级监管部门备案的担保机构共有198家。这意味着,郑州市五分之三的担保机构仍然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
这些都在呼唤行业主管部门对担保业监管力度的加强,本次出台的《办法》,就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手段抑制担保机构的无序发展。
注册资本方面,在以前,3000万元甚至1000万元就可以注册一个担保机构。《办法》出台后,如果是冠名“河南省”或“河南”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冠名“郑州市”、“郑州”或“县(市、区)”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从资本金方面大大提高了担保机构的准入门槛。
而来自河南省工信厅中小企业服务局的消息,自今年12月1日起,至明年3月31日,河南省将进行为期4个月的集中规范整顿工作。规范整顿后,检查验收仍不合格的担保公司,将不予发放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对此,河南郡范担保副总经理刘森表示:“这些措施将加快行业洗牌进程,不规范的担保机构将被淘汰,无论是对融资企业还是对投资者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出自: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