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0-03-14 17:22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又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市经济企稳回升的时点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为促进我市中小企业乃至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该重点考虑的课题。
一、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市中小企业积极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逆势而上,总体保持稳健向好发展态势。目前,我市中小企业法人单位共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接近5000家,中小企业作为我市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经济群体,不仅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崛起、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我市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并不相称。为此,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等措施,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业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改善。截至今年10月,中山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165亿元,比年初增长38.1%;银行业存贷比54.6%,比年初提高了8.6个百分点。1-10月累计新增贷款321.5亿元,为去年全年新增贷款2.76倍。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53.4亿元,比年初增加174.1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总数47.5%,比年初提高了2.6个百分点;银行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为45.9%,比上年同期各项贷款的平均增幅高出7.8个百分点。据统计,目前全市共5800多家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贷款,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需求。
二、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也较复杂,既有企业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金融体系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原因。
(一)企业发展程度不高
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生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不多,抗风险能力薄弱,资金保障能力不足,有的企业管理不规范,甚至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购置的高值固定资产游离于法人财产之外登记,财产所有权属分散,权证不全。在授信申请时,很难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由于抵押物不足,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二)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整体上看,我市金融体系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少、实力相对较弱,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少、担保业务发展较慢,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信用担保业务的需求。
(三)银行运营机制不够灵活
一是由于银行机构考核机制过于刚性,造成银行在拓展业务过程中为追求见效快,往往扎堆大企业、大项目。二是由于银行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办理授信业务时过度依赖企业提供房地产类抵押物作为保障,导致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授信支持。
(四)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
我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完善,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银行对中小企业经营业绩情况不了解,为防范信贷风险,一般不敢向经营和信用情况不清晰的中小企业放贷。据统计,我市3万家中小企业达 40%以上有贷款需求,超5000家中小企业仍未得到贷款支持。
三、我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冲击,落实我市促增长保发展12项措施,我市多措并举,致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一)完善金融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山市加快金融业发展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的补充通知》、《中山市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关于推动我市企业创业板上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各项激励政策,全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我市金融业快速发展,有效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突出抓好重点中小企业扶持工作
今年,市财政安排1亿元设立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专项资金,通过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补助和奖励银行机构等四种方式,调动银行机构、担保机构积极性,降低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实现转型升级。经审核认定,全市确定两批共1046家中小企业列入重点扶持名录,其中261家企业上半年新增贷款26.3亿元,已获市政府贴息共计1500万元。
(三)有效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积极引进商业银行入驻我市。市政府制定了奖励措施,已引进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浦发、招商、光大、恒生、东亚、汇丰等中外资银行正抓紧筹建分支机构,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二是大力构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市政府与七家省级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确定了1400亿的授信额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引导各银行机构提升服务质量。今年,我市共有7家商业银行设立了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机构,推出综合授信业务,创新营销和风险管控模式,简化审批流程,为中小企业融资量身定做融资新产品。如中行“中银通达”、建行“速保通”、交行“展业通”等产品深受中小企业欢迎。
(四)大力推进新型金融服务机构试点工作
为完善我市金融组织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去年12月26日,我市成立了广东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小榄村镇银行。自开业以来,小榄村镇银行在注册资本金、存贷款业务规模等方面均位居全国村镇银行第一,业务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至今年10月,存款余额43900万元,贷款余额28540万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16332万元,对中小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57%。小榄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成效显著,得到了国务院王岐山副总理等领导充分肯定。另外,我市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经上级批准,今年我市先后设立石岐区、中炬、菊城等三家小额贷款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开辟了新融资渠道。至目前,首批设立的石岐区、中炬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以灵活的担保方式,为企业累计提供5.2亿元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引导中小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中国证监会3月底公布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之后,我市抓住有利时机,制定了推动企业创业板上市的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创业板上市后备资源,引导、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目前,我市已有76家上市后备企业(含拟创业板上市后备企业32家),其中19家企业成立了股份制公司,14家企业已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改制。我市已有2家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报上市并获受理,另有2家企业计划年内申报上市。同时,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有限合伙企业,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六)积极开展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抵押质押资产不足等问题,针对此情况,我市出台有关政策,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支持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今年,市政府与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签订了广东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意向书,首个合作项目“速保通”已经启动,已有19家中小企业获得1.98亿的信用担保。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市已建立了政策性担保公司、商业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共同参与的信用担保体系。至9月,我市创新、银达两家担保公司为842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达12亿元。
四、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企业征信系统
统一征信范围、规范征信程序、合理界定被征信人,制定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此外,加强对外合作,实现内地、香港、澳门征信系统共享,使银行能更全面了解港(澳)资企业和关联公司资信情况。
(二)不断创新社会担保体系建设
支持鼓励担保、再担保机构发展,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社会担保体系。创新担保模式,通过多户联保、互保、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集体建设用地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解决部分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而贷款难问题。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和社区银行,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型金融体系,形成中小银行和大银行协调发展良好格局。完成农信社改制工作,使农村商业银行成为我市地方金融龙头企业。推进银行内在机制改革,改善金融结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服务。引导银行机构加大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本土化程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贷款业务审批流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小、快、灵”的特点。
(四)引导企业提升自身信贷能力
引导中小企业完善建立自身管理制度,特别是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增强信用度,提高自身信贷能力。
(五)出台小额贷款公司扶持政策
在税收优惠、经营费用补贴、风险补偿等方面对小额贷款公司予以支持,促进小额贷款行业健康发展,发展壮大新型金融组织,致力提升金融业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文章来源:中山市省金融办公众网站)